Translate翻譯

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

《蓬萊島演義》第一回

轉傳:《蓬萊島演義》第一回

公元2018年,綠朝英帝文青三年,歲次戊戌。

7月16日,屏郡蔣婦,長年為民喉舌。凌晨寅時,郡太守安,欲拆遷民宅。蔣婦趕至現場,但遭壓制。為脫困,情急之下,咬了女巡捕手臂一口。

蔣婦頓成千夫所指,惟其平日急公好義,救難紓困善行,瞬間傳開。民情沸騰,輿論轉向。原本與藍軍數路交戰,所向披靡的綠朝南軍,聲勢稍挫。

前藍朝執政,歷經兩蔣、李帝凡51載。18年前,宋王瑜功高震主,不見容於李帝輝,負氣出走,呼群保義,而與儲君、永平王戰,成兩軍對峙之勢。在旁虎視眈眈,崛起於濯水溪南的綠軍,秣馬厲兵14載,見機不可失。前北州刺史扁,藉此三足鼎立局勢,揮軍北伐,終獲漁翁之利,率綠軍入主凱道。

惟扁帝後期,外戚干政,珍后、駙馬銘、親家柱等弊案纏身,民心思變。扁帝勇戈八年,藍軍統帥馬自北州誓師,弔民伐罪,勢如破竹,重挫綠朝大將軍廷,改朝換代。扁退位,入獄幽居前後6年。

馬帝良儉六年,京師爆發「牡丹花革命」。綠軍裡應外合,黃夫子串連太學生帆、廷,率眾攻破公署,盤踞達23日之久。

綠軍如虎添翼,東山再起,由北而南,分進合擊。除原已割據的兩大諸侯高王菊、南王清固守城池外,燦、龍二將再下桃、中兩州。歆北王倫輕敵,遭堃軍「水牛陣」狙擊,僅以身免。後奮力守城,只能慘勝。

藍朝兵敗如山倒,綠軍統帥英與前扁帝御醫柯結盟,圍攻永平公戰之子文,在啖水河右岸激戰。文誤入敵陣,「綠柯聯軍」亂箭齊發,文寡不敵眾,負傷突圍,北州淪陷。

綠軍長驅直入,凱道又告失守。中樞二度易幟,英帝登基,為蓬萊首位女皇帝,年號「文青」。

英帝新政兩年餘,然朝政不彰,民生凋蔽,派系割據,怨聲載道。文青三年,群雄起義,綠朝除南軍氣勢較強、中軍與藍軍陷入拉鋸戰外,北軍腹背受敵,屈居劣勢,藍綠版圖面臨重組。

北州刺史柯原與綠朝同一陣線,惟前者和黑水對岸仲國眉來眼去,綠朝鐵桿部隊群情激憤,軍心不穩。眾人不滿英帝「聯柯抗藍」戰略,揚言倒戈,綠柯合作應聲破局。

柯別號P,音「屁」,行醫多年,恃才傲物。後為扁把脈診斷有功,涉入朝野黨爭,攻克北州而成一方之霸。這回雖孤軍奮戰,然海選文武幹才甫畢,延攬美女入其麾下,京師震動。其地下義勇軍臥虎藏龍,深諳引領時勢風向之道。故本人有恃無恐,竟日談笑用兵,自娛娛人。

車騎將軍智雖奉英旨討伐柯,然羽翼未豐,一句「丞相,起風了!」文武百官竊竊私語,袖手旁觀。50多日過去,援軍姍姍來遲,糧草兵器無以為繼,陷入苦戰。

右將軍丁,夙有大志,磨劍20年,終能扛起藍旗領軍出征北州,志在必得。惟藍營不諳兵法,又遭離間。友軍橘營宋公、黃營郁老受柯話術迷惑,按兵不動。丁紮營北州城外,遭柯、智夾擊,亦久攻不下。如何協同「八大老」速速整合各路人馬,藍軍統帥義責無旁貸。若捨此不圖,戰情恐遭逆轉。

歆北為綠朝北軍另一主戰場,驃騎將軍昌與藍營左將軍宜,華岡交戰300回合,不分勝負。惟宜出身神捕,屢破大案,功在治安,素有威名。此番戰術不當,誤入陷阱,陣腳大亂。

綠朝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。封官設爵,盛況空前,形同「前線吃緊,後方緊吃」。新貴上朝,喜不自勝。內務大臣勇、教育大臣榮,皆屬新瓶舊酒,然新官上任,三火齊發,好不壯觀。

勇別號「姑婆」,口才便給,甚能獨當一面,未來負責統領北中南三軍後勤和糧草供輸,勢壓藍軍。榮本五經博士,學而優則仕,當務之急,便是京師太學人事案。迄今爭議數月,英帝和太子清皆有盤算,翰林院大學士哲亦下指導棋。

英帝身為蓬萊首位女皇,從眾望所歸,到不思民間疾苦,或也應驗了「文青治國」下「何不食肉糜」窘態。時至今日,出巡沿途,皆遭百姓攔路喊冤,甚有解甲歸田官兵圍堵進諫,狀頗狼狽。

奈何御林軍車馬雜沓,層層封鎖。英帝有如坐於囚車,不解民瘼,日甚一日。殊不知,鄉野童謠,已然傳唱:「舉目見日,不見英帝」,是為「天高皇帝遠」。

英帝非但民心盡失,也面臨權臣逼宮。文青二年,南王清銜命北上,冊封為太子,徐圖未來繼承大統。清本擅收攬人心,然安居東宮既久,也有「不知今夕何夕」與民疏離危機。其號「功德」,即語出民間嘲諷打油詩。

英帝大權旁落,早遭架空,令不出景福門。戊戌年春,雄踞南部長達近12載的大諸侯菊,交出高州印信,騎馬入京城,威風凜凜。英帝親率文武百官,在宮外夾道歡迎。今未滿三月,以菊太后之姿垂簾聽政,與太子清聯手,一呼百應。放眼望去,滿朝盡其黨羽,不可一世。

欲知後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曉。

(待續)